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网» 综合新闻» 正文

军民融合,寓军于民

——北理工机电学院师生赴四川绵阳参观考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供稿: 机电学院 荆琦 编辑: 于满
(2018-07-24) 阅读次数:
【字号  大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命题,深入推进学校关于促进就业,产学研结合的政策主张,展现新时代青年研究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机电学院10名研究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赵会如、柳博文带领下,于7月8日至12日赴四川绵阳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参观考察。

知彼知己,整装出发

  6月15日,由10名来自机电学院各专业的硕士、博士生组成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组建完成。出发前,实践团在两位辅导员老师指导下,多次召开碰头会,充分了解实践地点的各项情况,汇集实践队员的就业需求,商讨社会实践具体事宜,并形成了多项紧急状况的安全预案。实践团于7月7日集体乘坐T7次列车,并于7月8日傍晚到达目的地——四川绵阳。

投身实践,深入考察

  抵达绵阳当晚,与九院工作人员交流对接后,实践团立即召开工作布置会,两位指导老师详细介绍了参观实践的要求和礼仪等问题,队长荆琦进行任务分工,让各位队员明确需求,带着任务参与实践,充分利用参观考察的宝贵时间。

  第一天上午,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参加欢迎活动。欢迎仪式上,中物院有关领导介绍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文化理念、人才培养、人事待遇等各种情况,随后孙玮鸿主任对全体实践队员进行保密教育。崔旭东研究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向实践队员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什么是科研,如何做科研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九院目前的科研平台,人才引进政策等情况。

  下午参观绵阳市科学技术馆和两弹城。主要了解了绵延九院自诞生以来,艰难曲折的创业发展历程,感受我国党政军民同心协力投身核事业发展的两弹精神。在参观两弹城时,实践队偶遇正在工作的杜祥琬院士,他亲切地为实践队员讲解他大半生投身国防事业的艰辛和我国核事业发展的不易。杜祥琬院士说:“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发展到今天,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像我们这样的老一辈人,可以说是国家哪里需要,就立即投身到哪里。”杜祥琬院士话语不多,但掷地有声,动人心弦。

  后续的实践活动均在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开展。两天的参观交流中,实践队先后参观了化工材料研究所的办公楼、弹药部、火工品部、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含能材料基因工程中心以及化爆中心等科研单位。在了解各单位的研究重点和科研方向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人才需求以指导实践队员就业选择,并且实践队中有部分成员参加了研究所的提前面试。

  实践最后,化材所的有关领导向实践队员和广大优秀的北理工学子发出邀请:九院需要你们,九院欢迎你们,九院寄希望于你们。希望广大国防工业人才把人生抱负和报国理想融入祖国发展大业,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践归来,畅谈感悟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激励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物院所承载的“两弹精神”历久弥新。实践活动日程紧凑,辛苦之余收获满满。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本次社会实践对绵阳九院这样的国防军工单位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也对军民融合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实践队员刘舒波博士即将面临就业择业问题,对于此次实践的感受他谈到:两弹元勋屡创核试验事业奇迹,中物院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以“院士群体”“科技将军”为代表的科技精英和先进典型。新时代我们这些国防军工科研人员仍然要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作为支撑,把艰难困苦当作成就事业的磨刀石,甘愿吃苦,勇于创业。

  实践队队长荆琦谈到:本次社会实践让我全面了解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里的人心怀祖国复兴大业,无私无畏投身科研。中物院传承的“两弹精神”,教育我们甘做隐姓埋名人,勇干惊天动地业。本次社会实践是对我的一次入党再教育,我受益匪浅。

  总结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赵会如谈到: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习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积极践行,意义重大。队员们齐心协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实践日程,既了解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及人事情况,也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队员们对军民融合就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整体达到了预期效果。希望实践队员能够充分领会“两弹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


(审核:陈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网
分享到: 微信 (备注:需要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分享)
分享本则新闻
请扫上方二维码